近年来,我国分析仪器行业经历了一场从“快跑”到“稳行”的转变,国产科研仪器在这场变革中悄然崛起,成为科研人员的“心头好”。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仪器行业指明方向
2025年,对于科学仪器行业而言,是极具转折性与关键性的一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它承载着过往政策深化落实的使命,为行业筑牢发展根基;同时,它又是“十五五”良好开局的起点,指引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科学仪器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具体来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仪器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国家战略层面,深海科技与具身智能的并轨布局,为仪器行业锚定了深海探测设备、智能感知系统等新赛道;中央财政500亿元海洋新质生产力基金的设立,更通过资本杠杆撬动产业升级。新能源、生物医药、半导体等战略新兴领域的需求激增,推动燃料电池测试仪、超高速离心机、晶圆缺陷检测仪等细分市场年增长率突破25%,形成120亿元级的国产化替代蓝海。
在技术演进层面,智能化与高端化成为行业双引擎。AI驱动的LIMS系统渗透率突破50%,云智慧仪器与自动化检测设备重构实验室场景;大气污染溯源解决方案的高端突破标志着国产仪器在质谱仪等核心领域的技术突围。然而,行业仍面临研发投入不足、高端人才流失等结构性挑战,2025年全行业研发强度较国际水平低3个百分点,人才"虹吸效应"持续存在。
在这样的形势下,科学仪器行业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亟待在机遇与挑战中寻找新的突破,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智感环境:乘风破浪的创新先锋
在国家推动高端仪器国产化的战略背景下,仪器行业涌现出一批勇于突破的创新企业,中科智感(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专注于水土气精细化检测技术研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它凭借深厚的科研实力与持续创新精神,成功研发出平面光极分析仪、微电极分析系统等系列高性能国产环境监测仪器,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科学研究提供了关键技术装备支撑。
目前这些设备已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监测、污染治理工程、科研院所实验室等场景,在长江大保护、太湖蓝藻防控等国家重大生态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技术支撑作用。
智感环境的“明星技术产品”
平面光极分析仪(PO)基于二维成像技术,可实现水土环境中 pH 值、溶解氧(DO)及二氧化碳(CO2)浓度的亚毫米级空间分辨率检测,并支持毫秒级动态监测。2020 年,公司研发的平面光极分析仪通过法国波尔多大学实验室的严格认证,成为国内首款进入欧洲高端科研市场的环境监测设备,标志着国产精密分析仪器在国际竞争中实现重要突破。
(点击阅读全文)
微电极分析系统是一维、亚毫米级检测水土环境基础指标的高精尖设备。智感环境是全球为数较少能够实现微电极系统开发和商业化推广的公司,并创新性地推出了微电极多通道分析系统,可以同步、高分辨率检测pH、DO、Eh、H2S、NO等多种指标,实现了中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弯道超车。
(点击阅读全文)
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采用光腔衰荡光谱技术(CRDS),可精准检测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₄)浓度及水汽(H₂O)同位素组成。该设备已成功应用于 4000 米深海探测与海拔 9032 米的青藏高原科考任务,在极端环境下仍保持稳定运行。
(点击阅读全文)
与时代同行,创行业新篇
从政策导向到市场选择,从技术攻坚到产业协同,国产科研仪器正经历着从“能用”到“好用”的质变。当政府采购的天平开始向国货倾斜,当高校实验室的招标书里出现更多“国产优先”的条款,一场关于科技自立的无声战役已然在实验室与会议室之间打响。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在中科智感(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的努力下,仪器行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