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 POLLUT BIOAVAIL‌‌:基于DGT技术的生物炭环境微界面中磷和镉的释放与分布特性

2025-01-04

615d08be3d20f3065c5cf65ebba81aa.png



文章信息

第 一作者:常臻哲

通讯作者:魏张东

通讯单位:河南大学

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and Bioavailability

DOI:10.1080/26395940.2024.2429434


摘要

本研究采用土壤-生物炭-土壤三明治模型,探讨生物炭-土壤界面上磷和镉的运输机制。利用DGT-CID技术,我们发现磷和镉表现出梯度扩散,以生物炭为扩散中心。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浓度,增加了7倍(p < 0.05),通过持续释放。镉浓度从7.11 mg/L增加到10.09 mg/L,在界面处出现浓度跃升,表明镉的聚集和向生物炭层的转移。理论计算表明,磷和镉在界面的运输通量分别为0.94 mg/L和0.75 mg/L。我们的研究结果阐明了这些元素在生物炭-土壤界面的分布和运输通量。

c91a1b78e85ce1f0305b14d6f23fe9a.png

在第一天和第十五天进行的实验中,DGT固定膜上有效磷(P)浓度的变化


c663c6c9dcbef73e16b23826931d5bc.png

界面上活性磷的二维分布


c92afab53bc2978ac8ae48563cb9c71.png

第0天和第15天土壤层中DGT有效Cd的平均浓度比较


854ba384573b8a8b2238921fb245b94.png

(a) 是第0天碳层中DGT有效Cd的平均浓度,(b) 是第15天碳层中DGT有效Cd的平均浓度


结论


1.生物炭-土壤微界面中磷的有效性:在15天的孵化期内,实验组土壤层中有效磷含量比对照组增加了7倍。这表明生物炭中的磷扩散进入土壤,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效磷含量。

2.生物炭-土壤微界面中镉的有效性:经过15天的孵化,空白组土壤层中镉的浓度随时间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上层土壤中有效镉含量相对保持恒定,而下层土壤中有效镉含量有所下降。排除水溶液增加的影响,生物炭层中有效镉含量显著增加了两倍,表明生物炭可以通过吸附有效减少土壤中镉的可用性,促进其转移到生物炭中。

3.生物炭-土壤微界面中磷和镉的传输通量:基于DGT扩散膜的吸附能力变化和确定的分辨率(1毫米),计算出磷的传输通量为0.94 mg/kg,镉的传输通量为0.75 mg/kg。


Chang, Z., Guo, S., Zhang, Y., Shao, R., Yue, F., & Wei, Z. (2024). Phosphorus and cadmium release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environmental microinterfaces of biochar based on DGT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and Bioavailability, 36(1). https://doi.org/10.1080/26395940.2024.2429434


注:本平台不主张对原文的版权。转载文章仅出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信息的需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如不希望被转载或本平台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分享